1、秈稻和粳稻
粳稻比秈稻耐寒性強。我國秈、粳稻的地理分布是從南至北、 從低地到高地,秈稻分布由多到少,粳稻分布則由少到多,中間地帶為秈、粳交錯的過渡地帶。華南地區主要種植秈稻,東北地區種植粳稻,華中地區秈稻、粳稻都有種植,部分地區雙季稻采用早秈晚粳形式。云南省秈、粳稻種植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, 海拔1450米以下為秈稻區,1800米以上為粳稻區,1450—1800米為秈、粳稻交錯地帶。
2、晚稻和早稻
秈稻和粳稻中,都有晚稻和早稻,湖北有機大米它們在外形上沒有明顯的區別,主要區別在于對光照長短的反應特性不同。晚稻對日照長短反應敏感,即在短日照條件下,才能進入幼穗分化階段和抽穗;早稻對日照長短反應鈍感或無感,只要溫度等條件適宜,不要求短日J瑯條件,即在長日照條件下,同樣可以進入幼穗分化階段和抽穗。華南地區可將早稻品種作晚稻種植,稱為早稻“翻秋”。
3、水稻和陸稻(旱稻)
根據栽培稻對土壤水分適應性的差異,可將其分為水稻(包括灌溉稻、低地雨育稻、深水稻和浮稻,我國主要種植灌溉稻)和陸稻(又稱早稻)兩大類型。水稻在整個生育期中,都可適應有水層的環境,是一種水生或濕生植物;而陸稻則和其他旱地作物一樣,可在旱地栽培。
4、黏稻和糯稻
黏稻和糯稻的主要區別在于淀粉組成和米粒顏色。黏米呈半透明,含支鏈淀粉700/0~80%,直鏈淀粉20%—30%。糯米為乳白色,幾乎全部為支鏈淀粉,不含或只含很少直鏈淀粉。所以,黏稻煮的飯黏性弱,脹性大;糯米煮的飯黏性強,脹性小。